衛星影像讓不法現形 內政部新訂國土調查及監測辦法 MyGoNews房地產新聞 市場快訊
衛星影像讓不法現形 內政部新訂國土調查及監測辦法
新聞摘要
  • 衛星影像讓不法現形 內政部新訂國土調查及監測辦法
【MyGoNews方暮晨/綜合報導】衛星及高解析航遙測影像,有助國土規劃及管理,讓大面積濫墾濫伐或偷挖魚塭等不當利用現形。內政部2019年2月21日部務會報通過訂定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」及「土地利用監測辦法」,將現行推動行政業務法制化,明確規範調查及監測的時間、範圍及方式,將來每5年至少辦理1次全國調查、每年也至少辦理2次土地監測,並將整合各機關資源共同調查,以更有效掌握國土利用及變化,遏止不當土地使用行為。
 
國土調查及監測法制化 確保定期持續調查
 
內政部表示,目前國土利用現況調查及土地利用監測資料,已被政府及民間廣泛應用。例如,透過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,可得知住宅及商業活動密集區位,及了解住家周邊是否有學校、醫院、社會福利設施、公園及休閒設施等,並作為購屋或是估價參考;另外,土地利用監測也被應用於找出山坡地不當開發,例如違規露營地開發等,有效遏止不當土地使用行為。
 
內政部自1993年起即辦理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」,並自2001年起利用衛星影像辦理「土地利用監測」作業;過去這2項工作是基於行政業務需求,並非法定工作事項,導致過去或因經費不足等特殊情形,而有無法定期辦理、調查詳細程度不足等問題。
 
為改善此情形,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國土計畫法已明定,內政部應定期從事國土利用現況調查及土地利用監測,這次依國土計畫法授權訂定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」及「土地利用監測辦法」,透過將這2項工作的法制化,建立持續辦理調查及監測機制,使後續辦理時間、範圍、方式、程序等具有穩定性及一致性。
 
圖資搭配人力現調 5年至少1次全國性調查
 
內政部指出,目前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」是針對我國陸域土地利用情形,進行現地調查,除利用高解析航遙測影像、地形圖、主題圖等各式參考圖資掌握國土利用覆蓋情形外,並搭配人力至現場調查,以清楚掌握土地利用概況。
 
這次通過的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」,除延續現有調查作業方式外,也考量我國管轄範圍包含陸域及海域,故將辦理範圍擴大至領海,且每5年至少會辦理1次全國性調查,並納入智慧更新機制,針對變遷速度較快的人口集居區域,提高調查頻率。
 
整合機關資源 避免重複投入調查
 
為有效利用資源,未來內政部也將儘量整合相關機關,共同辦理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」,使調查工作不會重複投入。像是,都市計畫擬定機關、國家(自然)公園管理處在所管轄計畫辦理擬定、變更或通盤檢討時,或其他機關有業務需求,將自行辦理調查作業時,均得向內政部申請相關經費,並由內政部擔任協辦機關,共同進行調查,以強化成果整合應用及減少財政支出。
 
衛星影像比對 每年至少監測2次變化
 
內政部提到,現行國內「土地利用監測」作業,則是利用遙感探測技術,獲取高解析度衛星影像,透過比對不同時期的衛星影像,找出包含植被、水體或建物等地表有變化的範圍(即變異點),提供給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及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,由各機關派遣人員到現場檢查,確認是否有違規情事,並追蹤後續處理情形。
 
這次通過的「土地利用監測辦法」,除將現行相關辦理機制均納入辦法規範,且明確訂定後續辦理時間,每年至少辦理2次,辦理範圍亦同時包含我國管轄的陸域及海域,未來監測成果並應持續辦理應用加值分析,包含建立自然海岸線變遷趨勢等,以擴大辦理衛星監測作業效益。
 
此外,為補充衛星監測不足之處,將來也會持續納入現有的義工機制,由人民或團體申請加入監測義工,透過舉報疑似土地使用違規案件等方式,達到落實民眾參與,及培養長期關懷土地義工的目標。
 
過渡期持續運作 守護國土更永續
 
內政部指出,「國土利用現況調查辦法」及「土地利用監測辦法」2項辦法,後續將配合國土計畫執行需要,適時訂定施行日期。在尚未施行的過渡期間內,這2項工作亦將按目前機制持續辦理,以持續掌握國土利用變化情形,作為國土規劃及管理基礎。